?安徽省級新產品鑒定申報條件
?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申報條件
.
以下小編將為大家具體講講關于江蘇省各市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申報條件流程和支持重點,其中包括申報2類要素,詳情如下,需要咨詢申報的企業單位可以看看,有問題的可以免費咨詢小編為您解答指導!
政策指導免費電話:19855109130(可加v),0551-65300586
一、江蘇省各市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支持重點
圍繞我省重點打造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支持企業應用自主創新產品、技術、裝備等建設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提升行業發展質量、效益和本質安全水平。
二、江蘇省各市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申報條件
(一)申報企業為江蘇省行政區域內注冊的制造業企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近三年經濟效益較好、信用記錄良好。
(二)申報企業近三年未發生重大、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未發生重大、特大環境事故,無違法違規行為。
(三)申報企業需具有良好的智能制造基礎,應通過智能制造數據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評估,需達到國家標準GB/T 39116-2020《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三級及以上或滿足相關行業智能制造指導性文件要求。
(四)申報工廠應符合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要點,使用的關鍵技術裝備、工業軟件須安全可控。
(五)已獲得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項目和省智能工廠試點建設項目支持的,不再參與本次申報。
三、江蘇省各市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申報流程
(一)申報企業應認真對照《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要點》(附件1),填報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申報書(附件2)。申報企業須對填報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并按要求在申報書真實性承諾處簽字蓋章。
(二)各設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組織推薦申報,每個設區市推薦工廠不超過10個,省級示范智能車間數居全省前五位的設區市(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南通)可增加至20個。
(三)各設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應認真對照申報條件及相關要求,做好推薦工廠材料審核及現場核實工作,將加蓋有效公章的紙質版申報書、推薦審核情況表(附件3)、申報匯總表(附件4)以及推薦行文一式兩份報送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裝備工業處),并將電子版文檔發送至郵箱。
(四)推薦工作遵循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原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在地方審核上報、專家評審、專家現場核查基礎上,遴選出一批基礎條件好、成長性好、示范性強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公示發布,對優秀案例和典型經驗組織示范推廣。各設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應組織入選企業加強經驗總結,并主動配合開展經驗示范和成果推廣活動。
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要點(離散型制造工廠)
一、工藝設計環節
1. 應用數字化三維設計與工藝設計軟件進行產品、工藝設計與仿真,并通過虛擬樣機、數字化虛擬工廠以及物理檢測、試驗等方式進行驗證與優化。
2. 建立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DM),實現產品多配置管理、研發項目管理,產品設計、工藝數據的集成管理。
二、計劃調度環節
1. 建立高級計劃與排產系統(APS)、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實時采集監控原料、設備、人員、模具等生產信息。
2. 基于安全庫存、采購提前期、生產提前期、生產過程數據等要素進行生產能力分析,并基于約束理論的有限產能算法開展排產,自動生成主生產計劃和詳細生產作業計劃。
3. 將自動排產系統與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進行數據協同,實現異常情況自動預警。
三、生產作業環節
1. 建立制造執行系統(MES)并自動獲取生產計劃,接收生產工單。通過制造執行系統(MES)的生產采集終端可查詢產品圖紙、工藝參數等技術文件及物料清單(BOM)作業信息。
2. 自動下發工藝文件至產線,采用智能傳感技術對關鍵工藝參數、設備運行數據等進行動態監測、自動采集和在線分析。
四、設備管理環節
1. 關鍵工序設備實現自動化,具有工藝模擬、可編程等人機交互功能。
2. 設備臺賬、點檢、保養、維修等管理實現數字化,通過傳感器采集設備的相關工藝參數,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工作狀態,實現在線數據處理和分析判斷,及時進行設備故障自動報警和預診斷,部分設備可自動調試修復。
五、質量管控環節
1. 生產線安裝大量傳感器探測溫度、壓力、熱能、振動和噪聲等,用大數據分析整個生產流程,一旦某個流程偏離標準工藝,及時報警預判。
2. 質量管理系統和化驗設備無縫集成,實現在線檢測。企業基于同一個平臺系統進行操作,與檢測設備集成,自動形成使用數據,系統自動匯總質量數據信息。統計過程控制(SPC)自動生產,實現質量全程追溯。
六、倉儲配送環節
1. 建立倉儲管理系統(WMS),基于條形碼、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識別技術實現自動出入庫管理,并實現倉儲配送與生產計劃、制造執行以及企業資源管理等業務的集成。
2. 應用倉儲管理系統(WMS)和智能物流裝備,集成視覺/激光導航、室內定位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建立倉儲模型和配送模型,實現動態調度、自動配送和路徑優化。
七、能源、環保、安全管控環節
1. 根據制造特點和需求,配備相應的智能監測、調節、處理系統,對能耗、環保、安全生產數據進行自動采集、統計與分析。
2.建立能源管理系統(EMS),使用清潔能源,實現對余熱等能源資源的優化調度、平衡預測和有效管理。建立廢水、廢氣、廢固的排放分析模型,實現廢棄物排放分析及預測預警,自動生成優化方案并執行。
3.具備工控系統防護和管理安全架構,定期對關鍵工業控制系統開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提高工業控制網絡邊界防護能力,并對控制設備遠程訪問進行安全管理與加固。
八、互聯互通環節
1. 建立具有網絡安全隔離、授權訪問、遠程配置、可擴展升級等功能的工業控制網絡、生產網絡和辦公網絡。
2. 對數據資源進行統籌管理,依靠統一的數據編碼、數據交換格式和規則,實現數據及分析結果的跨部門流動、轉換和互認。
3. 建立具有完整的系統集成架構,通過集成技術規范、中間件工具、數據接口和集成平臺等,實現生產設備、控制系統與軟件系統間的集成互聯。
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要點(流程型制造工廠)
一、營銷管理環節
1. 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通過數字化平臺實現用戶端到端的服務體驗,實現在線客服。
2. 根據數據模型進行市場預測,與采購、生產、物流業務進行集成,實現客戶需求拉動采購、生產、物流計劃。
二、計劃調度環節
1. 建立高級計劃與排產系統(APS)、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實時采集監控原料、設備、人員、模具等生產信息。
2. 基于安全庫存、采購提前期、生產提前期、生產過程數據等要素進行生產能力分析,并基于約束理論的有限產能算法開展排產,自動生成主生產計劃和詳細生產作業計劃。
3. 將自動排產系統與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進行數據協同,實現異常情況自動預警。
三、生產作業環節
1. 建立制造執行系統(MES)并自動獲取生產計劃,接收生產工單。通過制造執行系統(MES)的生產采集終端可查詢產品圖紙、工藝參數等技術文件及物料清單(BOM)作業信息。
2. 自動下發工藝文件至產線,采用智能傳感技術對關鍵工藝參數、設備運行數據等進行動態監測、自動采集和在線分析。
四、設備管理環節
1. 關鍵工序設備實現自動化,具有工藝模擬、可編程等人機交互功能。
2. 設備臺賬、點檢、保養、維修等管理實現數字化,通過傳感器采集設備的相關工藝參數,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工作狀態,實現在線數據處理和分析判斷,及時進行設備故障自動報警和預診斷,部分設備可自動調試修復。
五、質量管控環節
1. 生產線安裝大量傳感器探測溫度、壓力、熱能、振動和噪聲等自動采集質量檢測設備參數,產品質量實現在線自動檢測、報警和診斷分析,提升質量檢驗效率與準確率。
2. 生產過程的質量數據實時更新,統計過程控制(SPC)自動生成,實現質量全程追溯。
六、倉儲配送環節
1. 建立倉儲管理系統(WMS),基于條形碼、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識別技術實現自動出入庫管理,并實現倉儲配送與生產計劃、制造執行以及企業資源管理等業務的集成。
2. 應用倉儲管理系統(WMS)和智能物流裝備,集成視覺/激光導航、室內定位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建立倉儲模型和配送模型,實現動態調度、自動配送和路徑優化。
七、能源、環保、安全管控環節
1. 根據制造特點和需求,配備相應的智能監測、調節、處理系統,對能耗、環保、安全生產數據進行自動采集、統計與分析。
2.建立能源管理系統(EMS),使用清潔能源,實現對余熱等能源資源的優化調度、平衡預測和有效管理。建立廢水、廢氣、廢固的排放分析模型,實現廢棄物排放分析及預測預警,自動生成優化方案并執行。
3.具備工控系統防護和管理安全架構,定期對關鍵工業控制系統開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提高工業控制網絡邊界防護能力,并對控制設備遠程訪問進行安全管理與加固。
八、互聯互通環節
1. 建立具有網絡安全隔離、授權訪問、遠程配置、可擴展升級等功能的工業控制網絡、生產網絡和辦公網絡。
2. 對數據資源進行統籌管理,依靠統一的數據編碼、數據交換格式和規則,實現數據及分析結果的跨部門流動、轉換和互認。
3. 建立具有完整的系統集成架構,通過集成技術規范、中間件工具、數據接口和集成平臺等,實現生產設備、控制系統與軟件系統間的集成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