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級新產品鑒定申報條件
?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申報條件
.
以下將為大家具體講講關于婁底市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申報條件流程及扶持管理辦法!詳情大家可以免費咨詢小編!
政策免費指導熱線:15855199550(可加v),19855109130(可加v)
臥濤小編可以為您帶來關于項目申報、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評價、專精特新、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兩化融合、企業技術中心等項目的輔導規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婁底市科技創新計劃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管理,根據國家和我省有關制度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項目是指由市級財政專項資金安排的,圍繞婁底市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婁底市重大科技需求,專門用于支持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以及其他創新能力建設的科技活動。
第三條項目管理遵循權責清晰、程序規范、公正公開、監督有力、績效導向的原則,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以構建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學、服務高效的科技創新計劃體系為目標,持續優化科技資源配置。
第四條本辦法適用于婁底市科技創新計劃各類項目的申報受理、評審立項、實施過程管理、驗收及監督管理等項目管理工作。
第二章組織管理和職責
第五條項目組織和管理的責任主體包括婁底市科學技術局(以下簡稱“市科技局”)、項目推薦單位、項目承擔單位(含項目牽頭單位、項目依托單位和項目參與單位)和項目負責人。評審與咨詢專家、科技服務機構接受委托,參與有關咨詢和服務工作。
第六條市科技局是項目的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職責是:
(一)研究制定有關項目管理政策制度,并加強政策宣講;
(二)研究提出重大技術需求、總體任務及相關專項;
(三)組織編制和發布年度項目申報指南,負責項目立項、調整和終止,簽訂項目任務書;
(四)組織開展項目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
(五)建立項目組織實施的協調保障機制,協調解決項目執行中的重要問題。開展項目科技報告管理工作,推動項目成果轉化應用及信息共享;
(六)組織開展項目參與主體的科研誠信管理;
(七)其他與項目管理相關事項。
第七條項目推薦單位包括各縣市區、婁底經開區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市直部門、在婁高校和市屬科研院所等,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審核和推薦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項目,主要審核所推薦項目是否符合申報條件,以及申報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合規性等;
(二)負責項目實施過程的組織協調服務與監督檢查,為項目組織實施提供協調保障支撐,協調推動項目成果在行業和地方的轉移轉化與應用示范;
(三)與項目牽頭單位、市科技局簽訂項目任務書;
(四)受市科技局委托,組織或參與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所推薦項目的中期評估、驗收和績效評價等;
(五)建立健全項目的推薦、實施過程管理等制度。
第八條項目承擔單位是項目具體組織實施的責任主體,應當強化法人主體責任,主要職責是:
(一)恪守科學道德,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加強相關科研活動的審查和監管;
(二)嚴格執行項目及資金管理規定,建立健全科研、財務、誠信、成果轉化等內部管理制度,落實國家、省、市各項科技政策;
(三)與推薦單位、市科技局簽訂項目任務書,或按要求直接與市科技局簽訂項目任務書;
(四)按照項目任務書組織項目實施,落實項目實施配套條件,履行任務書各項條款,完成項目目標任務,組織課題績效評價和驗收;
(五)按要求組織并及時編報項目執行情況報告、信息報表、科技報告等,并做好相關文件資料的檔案管理等;
(六)報告項目執行中出現的重大事項,按程序報批需調整的事項;
(七)接受市科技局等相關部門的指導、檢查并配合做好監督、評估、驗收和績效評價等工作;
(八)積極做好項目成果的發布審查、轉化應用和信息共享,配合做好與項目相關的科普和宣傳工作,開展科研誠信教育。
第九條項目負責人的主要職責是:
(一)恪守科學道德,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承諾所申報項目未重復申報或多頭申報;
(二)集中精力開展科技創新,對項目主攻方向、技術路線、研發進度、任務銜接、協同攻關、成果轉化等方面提出意見并組織實施,確保各項任務目標按時足額完成;
(三)及時總結項目執行情況,協調解決項目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四)負責項目監督、評估、驗收和績效評價相關材料準備工作。
第三章科技創新計劃設置
第十條婁底市科技創新計劃體系設置,突出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戰略需求、技術瓶頸、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以及關系民生保障的公益性共性技術研發,支持推動產業關鍵核心共性技術攻關、“卡脖子”技術研究、區域性重大問題系統解決方案等。市級科技創新計劃包括但不限于“材料谷”科技重大專項(含揭榜掛帥)計劃、科技創新研發計劃、科技創新平臺計劃、科技創新人才計劃、自然科學基金和普惠性政策兌現與環境建設計劃等類別。
(一)“材料谷”科技重大專項(含揭榜掛帥)計劃。突出重大戰略需求、重大技術瓶頸、重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主要支持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前沿性、顛覆性和非對稱性技術研究,以及關系民生保障的重大公益性共性技術研發,區域性重大問題系統解決方案等。
(二)科技創新研發計劃。聚焦我市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發展急需的科技成果,突出技術支撐,圍繞制約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社會發展等領域的關鍵核心共性技術,以及“卡脖子”技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關鍵技術瓶頸問題,實施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推動創新鏈高效服務產業鏈。
(三)科技創新平臺計劃。一是科技創新重點工程,突出系統化、集成化設計,主要支持以社會多元化方式投資,集平臺、人才和項目建設于一體,通過核心技術和資源綜合集成,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突破的引領性、標志性工程項目。二是突出能力提升,主要支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基地)、新型研發機構、科技要素大市場、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各類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基地)和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行,支持科技要素大市場、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等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
(四)科技創新人才計劃。支持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引進、培養和使用,支持科技特派員、“三區”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建設全方位支撐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梯隊。
(五)自然科學基金。突出原始創新,聚焦國際國內科學前沿,強化需求牽引,注重學科交叉,主要支持自然科學及與自然科學相交叉學科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未知前沿領域自由探索等。
(六)普惠性政策兌現與環境建設計劃。主要支持科技獎勵、創新創業大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補助、科技助理崗位補助等普惠性政策兌現,支持科學普及、重大科技活動、科技對口支援及幫扶、專家服務能力提升、科技創新產業人才培訓、科技創新重大決策咨詢、科技創新智庫、科技信息化建設等政策性項目。
第四章項目申報
第十一條指南編制。市科技局圍繞國家、省和我市科技創新規劃目標,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以及年度科技創新工作重點,編制項目申報指南(含申報通知,下同)。
第十二條指南發布。實行年度指南發布制度,指南通過市科技局門戶網站公開發布。指南發布日到項目受理截止日,原則上不低于30個自然日。
第十三條項目申報。
(一)項目申報可采取競爭擇優、定向申報、定向委托、揭榜掛帥等方式組織。落實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項目、應急科技攻關項目,可采取“一事一議”、定向委托的方式組織申報。對符合招投標條件的項目,可進行公開招投標等方式確定項目承擔單位。
(二)項目牽頭單位申報的科技創新項目,經推薦單位審核推薦、形式審查,受理進入項目備選庫。
(三)項目申報單位和推薦單位必須按要求提供申報材料,保證所申報項目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合規性,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四)項目牽頭單位應為在婁底市境內注冊,符合申報指南要求,有較強科研能力和條件,運行管理規范,科研誠信良好,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及其他社會組織等。
(五)申報項目應明確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應符合申報指南要求,為申報單位的正式在職科研人員或聘期能覆蓋項目執行期的全職聘用人員,具有領導和組織開展創新性研究的能力,科研信用記錄良好,確保足夠時間投入項目研究。對項目負責人和項目參與人員按相關規定實行限項管理。
第五章項目評審立項
第十四條形式審查。市科技局各業務科室對推薦單位推薦的項目進行形式審查,內容包括申報是否符合申報指南要求、申報是否規范等。
第十五條項目評審。
(一)對審查合格項目,市科技局組織專業機構或抽選專家,以會議評審、現場考察等方式進行評審或論證,主要審核績效目標、結果指標與指南要求的相符性,以及創新性、可行性、可考核性,實現項目績效目標能力和條件等。
(二)項目評審所需專家應當按照婁底市科技專家庫管理的相關規定選取和使用。
(三)對評審通過的資金支持額度較大的各類科技創新計劃項目,市科技局組織專家現場考察、論證。
第十六條項目立項。
(一)市科技局根據評審情況,結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區域、行業、重點領域發展技術需求等,按程序決定項目立項。
(二)市科技局對擬立項項目在市科技局門戶網站上進行公示(按照要求不予公示的項目除外),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期間有異議的項目,由市科技局組織調查處理。
(三)市科技局根據公示結果研究制定項目立項文件并下達立項通知,提出項目資金分配建議方案,會同市財政局聯合行文報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下達項目資金計劃。
第十七條任務書簽訂。項目牽頭單位收到立項通知之日起60日內,應完成與市科技局、推薦單位項目任務書簽訂工作,同時與項目參與單位簽訂子項目任務書。項目任務書應基于申報材料和專家評審意見,約定項目的主要目標、研究內容、經費預算和使用計劃、考核指標、驗收方式方法等要求。
第六章項目實施管理
第十八條項目承擔單位應根據項目任務書的各項約定組織項目實施,接受監督和評估檢查,及時報告項目執行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形成的重要成果等。明確目標和進度安排,履行責任和義務,按進度完成主要目標和任務。
第十九條項目執行期內,項目任務書約定的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考核指標等重要事項一般不得變更。因不可抗力因素或其他客觀原因確需調整的,按照項目動態調整的相關規定執行。涉及經費預算調整的,直接費用中除設備費外,其他科目費用調劑權全部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
第二十條科研人員可自主選擇和調整技術路線。項目申報期間,以科研人員提出的技術路線為主進行論證;項目實施期間,科研人員可以在研究方向不變、不降低考核指標的前提下自主調整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項目負責人可以根據項目需要,按規定自主組建科研團隊,并結合項目實施進展情況進行相應調整。以上調整由項目牽頭單位審核后,報市科技局備案。
第二十一條項目執行過程中,項目負責人要重視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標準的制定,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普及。
第二十二條實行項目中期評估制度。對支持額度較大的項目,在項目實施中期,應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中期或年度評估,對項目能否完成預定任務目標做出判斷,形成中期或年度執行情況報告。具有明確應用示范目標的項目,應邀請有關部門共同開展中期或年度評估工作。
第二十三條實行科技報告制度。項目承擔單位應按科技報告管理要求提交科技報告,實現我市科技資源持續積累、完整保存和開放共享。科技報告提交作為重大專項(含揭榜掛帥)驗收的必備條件,項目驗收前,應呈交一份最終科技報告;項目執行期限超過2年的,一般應呈交中期或年度技術進展報告。項目執行不足3個月的,可在下一年度一并上報。
第二十四條實行科研誠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研誠信管理評價機制,按照科研誠信管理相關規定,記錄和評價項目管理全過程科研誠信情況。
第二十五條項目立項后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市科技局可直接終止項目:
(一)經實踐證明,項目技術方向不合理、不可行,或無法實現項目任務書規定的進度且無改進辦法;
(二)項目執行中出現嚴重的知識產權糾紛;
(三)完成項目任務所需的資金、原材料、人員、支撐條件等未落實或發生改變,導致項目研究無法正常進行的;
(四)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嚴重科研不端行為,嚴重違規違紀行為,不按規定進行整改或拒絕整改;
(五)項目承擔單位不能按期簽訂項目任務書;
(六)項目執行期屆滿6個月后仍未提交驗收材料,且未按要求提交延期申請的;
(七)市科技局文件規定的其他情形,以及項目任務書約定的其他情形。
以上情形若是由不可抗力因素或其他客觀原因造成的,由項目承擔單位提出書面申請,市科技局審核后批復予以結題。
第二十六條結題或終止的項目,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對項目已開展的工作、經費使用、已購置設備儀器、階段性成果、知識產權等情況做出書面報告,經市科技局核查批準后,完成項目經費收回等后續相關工作。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因主觀過錯,導致項目終止的,納入科研失信行為記錄。
第七章項目驗收與成果管理
第二十七條項目執行期滿后,通知項目推薦單位、項目牽頭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啟動驗收程序。
第二十八條項目驗收由市科技局組織專家或委托各縣市區、婁底經開區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按程序進行。簡化驗收形式,合并財務和技術驗收,在項目執行期滿后,嚴格依據項目任務書要求,采用同行評議、第三方評估和測試、用戶評價、現場核查等方式開展一次性綜合績效評價,評價項目任務完成情況,以及經費管理使用情況。
第二十九條綜合績效評價結論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其中綜合績效評價合格及以上的通過驗收;綜合績效評價不合格的不通過驗收。
凡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為不通過驗收:
(一)所提供的驗收文件、資料、數據不真實的,或不配合驗收工作的;
(二)未按相關要求報批重大調整事項的,或未經批準擅自修改項目任務書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或未經批準轉包、分包科研任務的;
(三)抄襲、剽竊、侵占、篡改他人科學技術成果,或編造科學技術成果,或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
(四)違反科技倫理規范,或未按規定進行科技倫理審查并監督執行的;
(五)截留、擠占、挪用、套取、轉移、私分財政科研資金的;
(六)項目執行過程存在其他嚴重違規違紀行為的。
第三十條項目驗收結論及成果除有保密要求外,應及時向社會公示,并由市科技局下達給項目負責人和承擔單位。未通過驗收的,可在接到通知3個月內,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出相應改進,再次提出驗收申請,仍未合格的,按不通過驗收處理。未通過驗收的項目,收回項目資金。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因主觀過錯,導致未通過驗收或不參加驗收的,納入科研失信行為記錄。
第三十一條對探索性強、失敗風險高或因不可抗力因素導致不能完成目標任務的項目,原始記錄證明項目負責人已經履行了勤勉盡責義務的,可申請結題,已結題的項目不再進行綜合績效評價。
第三十二條項目形成的研究成果,包括專利、專著、論文、樣機、樣品等,應進行科技成果登記,根據項目任務書要求,標注“婁底市科技創新計劃資助”字樣及項目編號,英文標注:“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gram of loudi City”。標注的成果作為項目驗收的重要依據。
第三十三條項目形成的知識產權的歸屬、使用和轉移,按照國家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執行。相關單位應事先簽署正式協議,約定成果和知識產權的歸屬及權益分配。
第三十四條依法取得知識產權的單位應當積極應用和有序擴散項目成果,促進技術交易和成果轉化,并落實支持成果轉化的科研人員激勵政策。
第三十五條對涉及秘密的項目及取得的科技成果,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密級評定、確認和保密管理。
第八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六條建立公眾參與監督的工作機制。加大項目立項、驗收等信息公開力度,主動接受公眾和輿論監督,聽取意見,推動和改進相關工作。收到投訴舉報的,應當按有關規定登記、分類處理和反饋;投訴舉報事項不在權限范圍內的,應按有關規定移交相關部門和地方處理。
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在單位內部公開項目立項、主要研究人員、科研資金使用、項目合作單位、大型儀器設備購置以及研究成果情況等信息,加強內部監督。
第三十七條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加強計劃管理和項目監督,監督的主要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專家在項目評審、咨詢、驗收、評估等工作中的履職盡責情況;
(二)項目承擔單位法人主體責任制落實情況、項目執行情況及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
(三)科研人員在項目申報、實施和資金管理使用中的科研誠信和履職盡責情況。
第三十八條監督檢查應當在不影響項目承擔單位正常科研活動的情況下開展,避免在同一年度對同一項目重復檢查、多頭檢查。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類項目和實施周期1年以下(含1年)的項目以承擔單位自我管理為主,一般不開展過程檢查。
第三十九條項目管理中存在違規行為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相應處理,處理結果應當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并納入科研信用記錄。有嚴重違法、違紀行為的,依法依規移送相關部門嚴肅處理。
第四十條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各級項目組織和管理的責任主體應做好項目管理過程中形成的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資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存檔備查。
第九章附則
第四十一條涉及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等事項,按照專項資金相關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二條本管理辦法由市科技局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2021年9月16日婁底市科學技術局發布的《婁底市科技創新計劃項目暫行管理辦法》(婁市科發﹝2021﹞27號)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