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級新產品鑒定申報條件
?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申報條件
.
關于2021-2023年淮北市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和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申報獎補條件等內容征求如下,需要咨詢或者代理申請的企業單位可以免費咨詢臥濤小編為您在線解答指導!
政策指導免費電話:19855109130(可加v),0551-65300586
淮北市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
根據《安徽省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皖政辦秘〔2021〕82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政策。
一、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
1.培育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重點培育一批行業特色型、區域特色型、專業技術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建設一批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對經省認定的行業特色型、區域特色型、專業技術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2.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引導企業將信息基礎架構和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開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供應鏈協同等應用。對實施“深度上云”并通過評定的企業,給予1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二、支持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3.鼓勵擴大5G基站建設規模。大力推進5G網絡建設,推動工業企業和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的廣泛、高質量寬帶接入,實現全市開發園區5G網絡全覆蓋。對基礎通信運營企業年度投資建設、開通5G 基站,并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目標的,每超額完成 1個5G 基站,給予1萬元一次性獎補。
4.鼓勵企業內網改造。鼓勵企業運用5G等新興技術實施內網改造,對于投入不低于100萬元的內網改造項目給予設備及軟件投入20%的獎補,最高不超過50萬元。
5.支持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對市內建成并獲批行業或區域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建設運營單位,按其設備及軟件投入的20%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三、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
6.支持工業設備網絡化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實施設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改造,按照項目設備購置額的8%給予獎補,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7.支持標桿示范企業建設。對新獲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示范企業,給予國家級50萬元、省級3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獲得優秀工業APP和工業APP創新應用示范、工業APP優秀解決方案的企業,分別給予國家級20萬元、省級1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分別給予企業50萬元、3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8.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提升。支持企業對照國家數字化轉型新型能力體系標準開展評估工作,對評估等級3A的企業,給予3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9.支持基礎材料及元器件企業發展。支持基礎材料及元器件企業發展。對集成電路、化合物半導體、微機電系統(MEMS)、功率器件產業鏈企業(含材料、裝備、工具軟件、設計、制造、封裝、測試、配套服務等環節)上一年度購置關鍵研發設備及工具的,按其實際購置額的10%給予獎補,單個企業最高200萬元。鼓勵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升規入庫,對當年新增入庫的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
10.支持5G+融合應用。圍繞“五群十鏈”遴選5G與制造業融合應用示范項目。聚焦智慧旅游、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應急、智慧電網等領域,著力打造一批5G應用場景,實施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項目,培育一批5G應用新業態新模式,對在上述領域獲得省級試點示范、優秀解決方案的,分別給予3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更多政策詳情點擊:在申報項目政策匯總
四、支持工業互聯網服務體系建設
11.建立市級工業互聯網專家庫。與工業互聯網專業院所、雙跨平臺、國內知名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大專院校和企業合作成立淮北市工業互聯網專家庫,服務我市工業互聯網服務體系頂層設計和項目評審。
12.建立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資源池。加強資源池服務商動態管理,面向細分行業和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支持納入我市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資源池的服務商,對年度服務本地企業20家以上且該部分服務收入不低于200萬元的服務商,每年擇優選取5家給予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鼓勵服務商給予企業優惠減免。
13.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及云服務商、工業企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完善網絡安全管理體系,提升企業安全防護能力。支持工業企業和平臺服務商開展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分類分級工作,每年擇優選取2家工業互聯網安全系統建設示范項目,分別給予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14.加強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面向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開展工業互聯網高層次研修培訓。每年組織市工業互聯網專家庫成員面向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才開展工業互聯網素質培訓。將工業互聯網高層次人才納入我市“相城人才計劃”,加快引進一批“高、精、尖”工業互聯網技術人才和科研團隊來我市創新創業。根據國家和我省有關政策規定,對在工業互聯網相關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領軍人才予以褒揚、激勵。
五、利用資本市場促進集群產業發展。
15.支持工業互聯網企業融資發展。摸排我市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融資需求,推薦給金融機構開展融資對接。利用工業互聯網的設備連接和智能管控優勢,推廣遠程診斷、在線維護、設備租賃和抵押擔保等服務新模式,鼓勵發展訂單、倉單、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對供應鏈上所有企業的信用進行捆綁,為供應鏈中制造、采購、運輸、庫存、銷售等各個環節提供融資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公司債等,拓寬融資渠道。推進我市“專精特新”企業申請新三板掛牌,助力“專精特新”企業北交所上市。
16.設立市工業互聯網產業投資基金。聯合央企、省屬企業、市國有企業設立市工業互聯網產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增加投入,重點投向能源、醫藥、化工、電子信息業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平臺),以“股”或“債”的形式做大產業鏈上下游投資。
本政策與其他優惠政策重復或類同的,按就高原則執行,不重復享受。本政策自2021年開始執行,由淮北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解釋。
淮北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征求意見稿)
為落實《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工信部信管〔2020〕197 號)和《安徽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有關要求,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的創新引領作用,推動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強市,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堅持創新驅動,優化產業生態,結合我市實際,特制訂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思路
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以長三角工業互聯網發展先進地區為目標,加快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圍繞網絡、平臺、創新、生態、示范、安全六個維度,聚焦我市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升級、平臺體系建設、創新能力提升、生態體系構建、試點示范培育、安全保障提升等發展任務,賦能中小企業提質、降本、增效為重點,培植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3年,工業互聯網建設量質并進,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對全市工業經濟的引擎帶動作用凸顯。
——完善新型基礎設施。建成5G基站2400個,5G網絡全面部署,全面覆蓋城市地區、開發園區、有條件鄉鎮的 “雙千兆”網絡基礎設施。重點行業普遍建成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爭取建成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個。
——初步建成平臺體系。引進1-2個國內領先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2家行業特色型、區域特色型專業技術型工業互聯網平臺,5家面向重點產業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提升創新能力水平。與工業互聯網專業院所、雙跨平臺、國內知名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大專院校和企業合作成立淮北市工業互聯網專家庫和推廣中心,服務我市工業互聯網服務體系的頂層設計,分層分類構建企業、園區、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體系,構建數字服務生態。面向1000名高級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開展工業互聯網素質培訓提升。
——完善生態供給資源體系。引進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和服務商、平臺運營商,培育集聚一批本土面向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服務商,建立我市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資源池,增強工業互聯網專業服務能力。鼓勵資源池服務商為各類型企業提供網絡升級改造、平臺建設、“上云上平臺”、工業APP開發、大數據分析、新型數字化能力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等專業化服務
——大力拓展應用領域。推動300家規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推動100家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培育5家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5家智能工廠標桿企業,15家數字化車間示范企業,5家“專精特新”“三化”示范企業,打造10個“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案例。
——著力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窘ǔ晌沂泄I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培育5家自主、安全、可控的工業互聯網安全示范企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工業互聯網安全綜合解決方案。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和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主要任務
(一)基礎設施升級行動。
1、推進工業互聯網外網建設。
依托各基礎電信企業加快推動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網絡改造,建設高質量工業互聯網外網,推動工業企業和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的廣泛、高速寬帶接入。大力推進 5G和千兆光網建設進度,實現全市城市地區、開發園區、有條件鄉鎮 5G網絡全覆蓋,打造 5G 網絡建設示范園區,推進企業內外網絡互聯互通。大力推進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研發。(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各基礎電信企業、市鐵塔公司)
2、推進企業內網改造升級。
支持工業企業運用5G 、TSN(時間敏感網絡)、工業PON(無源光網絡)等新型網絡技術改造建設企業內網,支持企業對內部網絡進行 IP 化、光網化、無線化、扁平化和柔性化改造。開展 IPv6 設備、軟件和解決方案的應用推廣。探索在既有網絡上升級部署新網絡、新系統,優化企業內網絡架構,提升內網的低時延、高可靠、確定性能力,推動信息技術網絡與生產控制網絡融合,建設工業互聯網園區網絡。(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各基礎電信企業、市鐵塔公司)
3、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圍繞我市“五群十鏈”布局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爭取在高端裝備、陶鋁新材料、綠色食品和醫藥、精細化工、新型建材五大集群產業,逐步構建面向垂直行業的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加大標識在設計、生產、服務等各個環節應用,提升標識技術產業供給能力,推進標識解析服務在工業全業務、全流程、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創新應用,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質量管理水平。(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時間節點:到2023年,建成2400個5G基站,打造10個企業內網改造典型案例,標識解析注冊規模突破300家。
(二)平臺體系賦能行動。
4、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
引導和支持我市有條件的縣區、產業園區(基地)結合自身特色建設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智慧園區。促進區域內中小企業“規?;?rdquo;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鏈和區域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產品創新力,推動平臺在“塊狀經濟”產業集聚區落地。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物流、售后全環節信息化應用,實現工業數據全生命周期的采集、感知和集成應用,建立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網絡化、扁平化、平臺化經營管理模式。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上平臺、用平臺,打造貫穿創新鏈、產業鏈的行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圍繞特定工業場景,打造一批基于物聯網感知、視覺檢測、聲音檢測、工業仿真、區塊鏈、數字孿生、標識解析服務、工控安全等新興信息技術的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選取一批信息化基礎好,經濟實力強,重視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孵化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5、推進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
持續開展企業“上云上平臺”推進工程,加強面向中小企業的上云培訓,提高企業管理者對上云的認識水平和應用能力。鼓勵和支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云服務商針對不同行業的需求場景,開發中小企業“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引導中小企業加快傳統制造裝備聯網、關鍵工序數控化等云化改造,推動更多企業上云上平臺。(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時間節點:到 2023 年,引進1-2個國內領先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2家行業特色型、區域特色型、專業技術型工業互聯網平臺、5家面向重點產業重點環節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300家規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
(三)創新能力提升行動。
6、建設工業互聯網推廣中心。支持信息產業鏈骨干企業、各基礎電信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發平臺,圍繞重大共性需求和重點行業需要,開展行業核心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組建我市工業互聯網推廣中心,開展工業互聯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搭建線上線下結合的創新體驗環境,促進供需精準對接和協同創新,打造我市5G產業鏈布局和戰略發展。(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7、培育高質量工業 APP。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發一批面向生產流程優化、產品質量分析、設備預測性維護、供應鏈協同等應用場景的工業 APP。重點培育若干覆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核心業務環節,應用范圍廣、效果優、引領作用明顯的工業APP。支持研發設計工具和運營管理軟件云化改造,實現工業技術、知識、經驗、能力軟件化應用和平臺化共享,推動工業 APP 向工業互聯網平臺匯聚。(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8、形成一批行業應用解決方案。鼓勵支持“五群十鏈”有條件的企業,運用自身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總結的工業知識和應用經驗,形成工業設備升級、智慧產線改造、工藝流程優化、電商營銷服務等行業解決方案。支持企業開展智能控制、智能傳感、工業級芯片與網絡通信模塊的集成創新,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時間節點:到 2023 年,建設 1 個市級工業互聯網推廣中心,培育 10 個以上優秀工業 APP 和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四)完善生態供給資源體系
9、建設工業互聯網專家庫。通過公開征集,與工業互聯網專業院所、雙跨平臺、國內知名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大專院校和企業合作成立淮北市工業互聯網專家庫,服務我市工業互聯網服務體系的頂層設計,并開展淮北市重點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評估和診斷服務、項目審核和信息案例評估等服務。分層分類構建企業、園區、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體系,構建數字服務生態。(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經信局、市投資促進局)
10、匯聚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面向全國引進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分離信息服務機構,成立獨立運營的工業互聯網企業法人,培育本土工業互聯網服務商。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園區打造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集聚區。(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11、建立工業互聯網服務資源目錄。依托“雙招雙引”增量提質,開展工業互聯網精準招商工作。收集企業工業互聯網項目建設需求,推進工業互聯網項目庫建設。匯聚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商、產品供應商、服務提供商的優勢資源,構建工業互聯網服務資源目錄。加強供需精準對接,鼓勵支持資源池內機構為各類型企業提供網絡升級改造、平臺建設、“上云用平臺”、工業APP 開發、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等專業化服務。(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投資促進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時間節點:到 2023 年,引進 10 家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工業互聯網服務資源目錄內企業和服務商達到 100 家,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基本完善。
(五)標桿示范培育行動。
12、打造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支持工業互聯網應用,以“五群十鏈”產業為重點,依托有條件的企業,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示范項目,總結推廣工業互聯網應用典型案例。(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13、發展智能化制造。鼓勵企業加大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應用程度,通過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企業研發設計、工藝仿真、生產制造、設備管理、產品檢測等智能化水平,實現全流程動態優化和精準決策。(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14、實施數字化管理。支持企業提升數字化改造能力,通過數字化應用推動企業打通內部各管理環節,打造數據驅動、敏捷高效的經營管理體系,推進可視化管理模式普及,開展動態市場響應、資源配置優化等新模式應用探索。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有能力的農業裝備企業探索裝備制造、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模式。引導服務業企業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先進生產模式、資源組織方式,創新管理和服務能力,實現供應鏈、營銷鏈等一體化整合,用數據驅動價值鏈轉型升級。(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時間節點:到 2023 年,打造1個國家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企業,新增6家企業通過國家數字化新型能力體系3A級貫標,5個智能工廠標桿企業、15個數字化車間標桿企業,5家“專精特新”“三化”示范企業,打造10個“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案例。
(六)安全保障提升行動。
15、建立安全保障體系。支持企業強化自身防護,鼓勵支持企業建設安全態勢感知和綜合防護系統,提升網絡和數據安全技術能力。引進和培育工業互聯網安全骨干企業,增強數據安全服務,建立覆蓋設備安全、網絡安全、平臺安全、控制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市公安局、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16、強化安全服務能力。促進工業防火墻、平臺入侵實時監測、網絡威脅防護等技術的推廣應用,支持安全咨詢、運維、技術研發等相關服務企業形成產業規模。引進一批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軟硬件企業在我市落戶,建立本地化安全服務體系。(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市投資促進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時間節點:到 2023 年,培育5家自主、安全、可控的工業互聯網安全示范企業,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和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專項工作組,工作組辦公室設在市經信局,統籌推進全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有關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各縣區、園區管委會要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牽頭單位: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專項工作組各成員單位)
(二)加大政策扶持。統籌工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等專項政策,成立淮北市工業互聯網產業基金,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體系等重大項目及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的支持力度,擴大政策支持覆蓋面,形成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鼓勵各縣區)設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管理局、市建投集團;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煤化工基地管委會)
(三)注重人才培育。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專業型、復合型人才,加大工業互聯網產業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積極引進一批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高水平專家和高層次人才,建立工業互聯網專家庫。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加強工業互聯網相關學科專業建設。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研究中心和實訓基地,培養復合型、創新型工業互聯網技術人才和面向生產一線的應用人才。(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四)促進合作交流。加強與國內外、省內外工業互聯網相關機構在技術、應用、安全等方面開展交流,積極參與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制定。鼓勵企業借鑒國內國際先進經驗,突破關鍵技術,開展產品研發和應用創新。健全政府、行業組織、企業、聯盟和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工業互聯網組織實施與深度合作機制。激發相關行業組織、協會活力,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的知識傳播、案例分享、要素供需對接等工作力度,開展與上海、青島、深圳等工業互聯網先行區的交流互動,搭建企業展示與合作交流平臺,共同推進我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政策專人免費指導電話:19855109130(可加v),0551-65300586,QQ:2885169026
更多政策詳情點擊:在申報項目政策匯總